在我开始正题之前,我想问问大家有去过校使馆吗?如果去过的话,印象最深刻的人是谁呢?今天就让我带大家挖掘校史中的另外一个传奇人物。再次走进那张黑白照片,作为校史馆讲解员的我,虽已早便摩挲过千千万万遍,却仍旧为之动容!最右边的位置,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;左边的位置,站着几个远道而来的外国友人,两人握手欢笑,场面何等的其乐!而在他们之间,还站着一位,衣着简单朴素,但仍不失其干练风度的,一位笔挺的,绽放出笑颜的女性,不错!这就是王果爱老师!正是有这样一位女性的存在,有了她在中间充当翻译,才有了这样和谐融洽的外交场面!
第一次拿到讲稿,记录着有关校史馆的一切,我无比好奇的。一帧一帧去见过,一个时期一个时期去感受,多少与郧山书院,郧阳师专,汉江师范学院有关的,艰苦卓绝的老师,和那些努力向上的同学们,无一不是为人所记!便是在这芸芸之中,我注意到了一位,无法忽略掉的女性—王果爱老师。我讶异,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女性,站在伟大领袖毛主席面前,对着这样一个外交社交的大场面能够做到,处之泰然宛如林下之风!

王果爱老师,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,就曾在中国妇联国际部担任翻译。曾为毛泽东,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做俄语翻译。在毛主席接见外宾时,王果爱老师时常立于一侧,面带微笑,尽展女性最独特的风采!
随着翻译工作不断推进,1978年,王果爱老师调入学校,也就是汉江师范学院的前身,郧阳师专。而王果爱老师,便与其他老师一起,共同参与了学校英语系的创建。
大家可能会好奇,王果爱老师不是学俄语的吗?怎么能够去创建英语系呢?其实不然,为了郧阳师专的英语建设,王果爱老师自学英语,又让英语成为了自己的专业,再用这个专业的知识去教导更多各样的学生!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,正是高考重新恢复的日子,不难想到,当时的教学环境艰苦的同时,发展壮大好英语系又是怎样的迫切,如此急迫,如此重大的一个艰巨的任务,就这样交到王果爱老师面前。女性的光辉,亦不曾削减,反而是更加闪耀!当时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,王果爱老师出差去武汉,为学校的周进芳老师学武汉人的讲话方式,竟然又是一学就会,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展现出自己女性的语言天赋,也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中,焕发出新的生机!是啊如果没有王果爱老师早年间打好了英语系的基础,也不会有汉江师范学院下的二级外国语学院,如此辉煌的成就!
王果爱老师在教学是如此,对待学生更是爱护。我校的周进芳老师,还是学生的时候见到了走在路上刚买完鱼回来的王果爱老师,王果爱老师看到他立马邀请他到自己家去吃鱼。周老师亲口说,他还以为那只鱼有多大,其实也不过这么小一点;是啊,说什么鱼大不大呢,真正大的,真正宏伟广阔的,是一颗师者对学生的关爱之心!一心为国,一心为党,一心为学校奉献!王果爱老师的精神,深深鼓舞了我!我明白,正是有像她这样的女性,那时的国家,那时的社会,那时的郧阳师专,才有不断发展,向前迈进的机会!正如毛主席所说的:妇女能顶半边天!新时代,我们也应当如此啊!像王果爱老师这样,向汉江师范学院交给我们的那样,立德、启智、修能、笃行,才无愧于时代,无愧于汉师!